跳到主要內容
首頁 > 藏品資訊
:::
藏品資訊
春風又綠江南岸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春風又綠江南岸

黃磊生

水墨畫

190 x 105 cm

登錄號:D_5_021

黃磊生(1928-2011),廣東臺山人,少年時曾學過西畫,1950年開始隨趙少昂學嶺南派水墨畫,1954年於香港創辦國風藝苑以授畫,並於香港各書院任美術教席,1957年獲日本「亞洲青年畫展」優異獎,美國「費里斯愛」藝術獎。1960年遷居美國舊金山。常應邀於美加大學校院講學及舉辦個展,曾任美國中華藝術學會理事長。1983年起應聘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,始定居臺灣。曾獲中興文藝獎等榮譽,並多次擔任全省美展等大展之評審委員。

嶺南畫派在借鑒外洋藝術之部分,主要取法日本的圓山四條派以及橫山大觀、菱田春草的「朦朧體」畫風,除了運用觀察寫生之法,也重視大氣感和光影效果之烘托,擅用淡墨濕筆並暈染出煙潤朦朧的畫面氛圍。

此圖為2008年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「黃磊生70彩墨新韻展」作品之一。從畫面左上方之題識,說明了此圖之構想主要來自王安石的〈泊船瓜洲詩〉:「京口瓜洲一水間,鍾山只隔數重山。春風又綠江南岸,明月何時照我還?」顯然是依詩作畫的造境。然而經常以水墨寫生作畫的黃磊生,造境此圖仍有寫生之意味。畫中刻意降低地平線,用以營造主山之雄偉氣勢。畫面大開大闔,除了運用嶺南派所擅的撞水、撞粉之法外,也摻用潑墨和青綠潑彩之法,江岸幾株盛開之桃花樹,點出了春天的時令,與青山綠水形成互補,營造出山體草木煥發而植被茂盛的「春風又綠江南岸」之情境。岸邊倒影以及畫面之暈染,有助於畫面之氛圍,三艘由近而遠的帆船,除了增加縱深效果之外,也更富說明性而契合於詩境。

出處:黃冬富,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,2020。
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